【佳学基因检测】先天性软骨病基因检测及其对治疗的帮助作用
副标题:揭开“软骨病”面纱 ,基因检测照亮防治之路
冬日的清晨,一位名叫李明的男孩起床后想要下地走路,却发现腿部无法支撑身体的重量。原来,他不知不觉中已经患上了罕见的软骨发育不良——一种被称为“软骨病”的遗传疾病。
什么是“软骨病”
软骨发育不良,即“软骨病”(Chondrodysplasia),是一组影响骨骼及软骨正常发育的遗传病。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四肢及躯干畸形,严重影响患者运动功能。该病约有200余种类型,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差异较大。
软骨病的主要类型包括肢节畸形(短肢畸形)、脊柱侧凸及畸形和肢端骨干畸形等。常见软骨病包括武藏肢节症、肢端肥大症等。部分类型的病情进展迅速,会在患者成年期明显恶化,严重威胁生命。
基因突变导致的软骨病
从病因机制上看,软骨病主要由参与骨骼生长与软骨代谢相关基因的遗传性变异或突变所致。贼新研究表明,这些致病基因主要编码一些重要的结构蛋白、调控因子和酶类等。
比如,FGFR3基因编码的FGFR3蛋白是调节软骨骨化的关键因子。其突变会过度激活信号通路,影响软骨和长骨的正常发育。所以,FGFR3基因突变是肢节畸形的重要病因。
COL2A1基因编码I型胶原重要成分,IFITM5基因与磷酸钙沉积有关。这两个基因的突变会引起肢端骨干发育不良和畸形。目前,已报道约90种以上与软骨病相关的致病基因和300个致病位点。
基因检测助力软骨病诊断与治疗
由于存在异质性,软骨病的临床表现类型复杂多变,要确诊一种具体类型常较为困难。此时,基因检测可提供极为有价值的分子诊断支持。
基因检测可明确致病基因和突变位点,从而科学诊断出软骨病的具体类型。这对于后续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评估病情进程,指导手术矫正以及产前检测等意义重大。比如武藏肢节症是肢节畸形中贼常见类型之一,FGFR3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因为95%的武藏肢节症患者可检测到FGFR3致病突变。
此外,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进步,有针对性修复致病基因缺陷的方法已经进入临床实践及进一步完善。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基因治疗必将成为治疗软骨病的重要手段。届时,明确致病基因与突变位点的基因检测将助力指导基因治疗的设计。
综上,基因检测技术已经成为诊断软骨病及开展个性化治疗的关键工具。面向未来,基因检测必将继续推动软骨病的正确医学,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责任编辑:佳学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