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学基因检测】走近自闭症基因检测:揭示共病发育障碍背后的遗传奥秘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其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常伴随智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运动发育障碍等多种发育性共病症状。那么,为什么有些自闭症孩子合并多个发育障碍,而有些则没有?基因检测正在帮助我们解答这一难题。
高影响力de novo突变与多重发育障碍的关系
研究发现,许多伴有多个发育性障碍的自闭症个体,其体内携带高影响力的de novo(新生)突变,即在父母体内未出现、但在子代中首次出现的遗传变异。这些突变常发生在与神经发育密切相关的“受限基因”中,尤其是与严重发育障碍相关的DD基因(Developmental Disorder genes),显著增加了患儿出现语言、运动等多个领域发育迟缓的风险。
在SPARK研究中,自闭症患儿如果携带高影响de novo突变,发生多个发育性障碍的风险明显上升。特别是那些突变位于DD基因中的个体,步行和说话时间平均延迟约3个月,提示这些基因可能具有更强的致病效应。
多基因风险评分(PGS)提供不同的视角
有趣的是,另一类遗传因素——自闭症多基因风险评分(PGS),却呈现出不同的影响方向。PGS衡量的是个体在众多常见小效应位点上的累积遗传风险。研究显示,自闭症PGS越高的个体,反而合并发育性障碍的风险越低。同时,PGS越高,与更早学会走路和说话也有关。
换句话说,那些主要因高PGS致病的自闭症个体,可能在智力和发育方面表现更好一些。而PGS较低、但携带高影响突变的个体,更可能面临多重发育挑战。
两类基因,揭示自闭症的不同遗传路径
上述研究结果进一步提示,自闭症的遗传基础具有显著的双轨特征:
-
一类是高影响力de novo突变,常与多个发育障碍共病、发育迟缓相关;
-
另一类是常见变异累积形成的PGS风险,与较少的共病风险、更高认知功能相关。
这为自闭症的个体化干预提供了线索:对于携带高影响突变的儿童,可能需要及早开展多学科干预,如语言训练、物理治疗等;而高PGS但无明显共病者,则可能更注重社会交往和情绪管理的支持。
图:高影响新生变异与自闭症 PGS 以及同时发生的发育障碍和发育迟缓之间的关联。
a. 高影响力de novo变异(采用逻辑回归)和自闭症多基因风险评分(PGS,采用线性回归)与病例-对照状态(使用兄弟姐妹作为对照)之间关联的β系数,按共病发育障碍的数量分组。误差条表示95%置信区间。
b. 第一说话年龄(上图)和开始行走年龄(下图)在兄弟姐妹、未携带者以及携带DD基因或非DD基因中高影响力变异者中的分布及平均值。P值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双侧)计算得出。
c. 不同高影响力de novo变异携带者群体中自闭症(以相对风险表示)及(任意数量)发育障碍的发生概率,附95%置信区间。使用兄弟姐妹作为对照。所有相对风险在多重比较校正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为什么要进行自闭症基因检测?
-
厘清致病原因:明确是高影响突变还是PGS主导,有助于理解孩子的情况。
-
个性化干预指导:不同基因背景的儿童可能需要不同的干预策略。
-
家庭遗传咨询:了解变异是否为家族性,有助于未来生育规划。
关键词:
自闭症基因检测、自闭症PGS、多基因风险评分、de novo突变、发育障碍、DD基因、语言迟缓、运动发育、SPARK研究
推荐阅读:
-
《什么是PGS?一文读懂多基因风险评分》
-
《自闭症的早期信号有哪些?家长必读指南》
-
《解码DD基因:那些影响神经发育的“高危密码”》
-
《高影响突变与常见变异:自闭症遗传机制的双轨之路》
如需进一步了解自闭症相关的基因检测服务,欢迎访问佳学基因官网或联系我们的专业顾问。
(责任编辑:佳学基因)